新闻

返回上一页
教育传媒到校
2024年3月

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孔圣堂礼仁书院 - 2024年3月

儒家为本 与时并进 培养礼仁之道


「孔圣堂中学」(Confucius Hall Secondary School)于去年更名为「孔圣堂礼仁书院」(Academy of Innovation (Confucius Hall)),代表着学校迈向时代发展的新里程。融合传统书院制度,改「中学」为「书院」,冀望营建师生之间充满关怀,形同家人的师承关系;校名中的「礼」除代表礼仪、态度的培养外,更指学校教导学生对于万事万物抱持感恩之心以及对他人应有的态度;英译校名中的「Innovation」配合近年学校着重的科创精神和 STEM 教育之盛行。学习延续以儒家为本,致力培育学生将儒家思想内化并学以致用,让同学在「德行、知识、生活」有良好的发展。

儒家思想为本 修身立德为重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是儒家素来提倡的理念,杨校长强调:「时代变,教育方针也随之而改变,但学校仍坚持以儒家思想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所教,一是道德价值,教育必须教导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二是社会上的应对技能,包括谋生的技能。若缺乏基本道德,能力愈高,恐对社会的不利更大。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学校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校训,以儒家思想所强调的道德价值观为本,定下机制以帮助学生修身立德,未来能够为贤君。例如学期末派发成绩表时,学校有敬茶传统,代表儒家强调的尊师重道;家长可以向学校告知子女的无礼言行,因为学校担当着「教化」的责任。让青少年学会孝顺、敬爱、忠诚无私、诚实、进退有度、行事正当、正直不贪和知羞愧等传统美德,从而培养自己的灵性,提升个人的修养以共建和谐的社会。

国际化教育 培养眼界与胸襟

学生除了需要传承中国文化外,更要具备与各国人士沟通的能力,以建立国际视野。因此早在十多年前开始,学校便积极组织境外交流活动。例如安排同学前往丹麦、德国、美国等地,在当地家庭寄宿及学习,为期两个星期,亲身感受外国文化。教师团队又带领同学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如德国学生音乐节、印度中学舞蹈节、美国朗诵节等,让学生有机会增广见闻,拓增接收国际性资讯的渠道。杨校长补充,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大湾区与一带一路的重要性,大湾区将会是经济重心,因此不能忽略。早前,学校联同名导演冼杞然带领同学认识大湾区,扩阔个人眼界和胸襟,在思想与目光能够更上一层楼。

此外,学校又定期邀请本地以及世界各地政商界的名流到校与学生见面,例如前苏格兰第一大臣Alex Salmond、前法国总领事 Eric Berti、前爱尔兰总领事 Peter Ryan、大紫荆勋贤谭惠珠、前港大校长徐立之、儒学大师杜维明等,让同学能够通过与他们的对话、互动,了解他们的个人生平和职业生涯等,借此放眼世界,不再仅拘囿于香港。

贯彻因材施教 适切语文政策

掌握两文三语是香港教育所重视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学习多样性,学校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在英文科方面,同学近年来的学习成果令人鼓舞,增值指标位列全港前十五,不止学习进度较落后的同学有正增值,拔尖的学生同样有正增值。在日常的英文课堂中,教师团队加入体验式学习的元素,让同学有机会于特定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应用英文。此外,在儒家教育的耳濡目染下,同侪之间亦形成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的风气。校内非华语学生分别来自十多个国家,当中不乏擅于英文者,同侪之间透过互相学习使双方皆取得进步,在学校日常运作中亦以粤、普、英三语灵活切换,给予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语境。

针对新来港学生,学校在招收新来港学生方面有多年经验,深谙内地学生的需求,并予以适切支援。学校为他们提供 30 小时的适应课程,涵盖粤语及英语基础训练,教导他们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提升使用英文对话的信心,在一年至年半的时间推动内地学生英文能力的进步,为他们进行拔尖补底;更会带领他们了解附近的社区支援,及早适应新来港生活。学校也了解非华语学生在中文方面可能面临的困境,因此作出特别安排,例如安排他们应考获政府认可的 GCSE,获得具认受性的学历,学生 GCSE 的合格率近 100%。

紧贴时代步伐 聚焦 STEM 发展

随着时代变迁,创新科技也愈趋重要,杨校长表示:「社会发展迅速,学生需要跟上这个时代的发展。」故此,学校与时并进推展 STEM 教育,在资讯及通讯科 (ICT) 课程设计方面,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学校针对文凭试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宽广的升学前景。针对初中同学,学校则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在数码方面的技能以及资讯素养,教导他们网上的道德规范,训练解难能力,使同学具备应用资讯科技的能力,例如文书处理、AI、编程等,将科技知识学以致用。

为了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学校向政府申请资源,建立「Innovation Lab」供同学进行研究所用;参与中大「AI for Future」计划,由中大提供AI 智能车、器材及教材等。学校亦为同学提供多元化的 STEM 学习活动,例如安排同学参观大专院校虚拟实境的实验室等,让他们了解更多不同地区的技术发展,增广见闻;带领两队学生代表参加「水底机械人比赛」,更荣获冠、亚军;最近学校更给予机会让同学参加数据分析大赛,并获得佳绩。学校亦重视 STEM 跨科学习,早前更联同视艺科参加「AI 绘画大赛」,并联同影视学会入围「数码才智2023/2024」比赛。

设立学习平台 发掘学生潜能

学习的过程不止有书本与课室,而是有更多有趣的形式,学校为同学提供多元化学习体验,让其得以发掘、发挥及发展自己的潜能。学校欣赏学生不同的兴趣,在课外活动方面设特别机制,任何兴趣组别凡满十位同学,并能够定期参与小组活动,校方便会容许其开组并安排老师教导,更会负担聘请导师、购买保险等费用,而同学无须付费参与。在体育方面,学校更与国际性的榄球组织「Rugby 7」结盟,由「Rugby 7」派专业的榄球教练为同学进行训练,借此发展同学的协作能力与团队精神。在学校的开放态度下,学生得以有充足平台发展不同兴趣,榄球队、足球队在比赛中更是战绩彪炳,屡获殊荣,更有参加滚轴溜冰的学生加入了国家代表队,参加剑击小组的学生在国内获排名。

在艺术方面,学校亦给予同学大量机会以发展潜能。除了在课程接触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例如水墨画、面谱、黏土等视觉艺术外,视艺科亦会推出各类活动与工作坊,如关于非遗面塑、竹扎等艺术制作、「敲敲香港」文化体验活动,并带领高中视艺科学生参观设计展等,认识自己修读该科目的出路和前景,甚至举办小型展览,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个人能力的平台。

语文科亦会和艺术科合作,借颜色、声音等,利用艺术治疗发挥学生的创意与潜能。校方特聘专业编剧带领学生将剧本或小说改写,让同学尝试理解剧中人物的感受和人物背景,令他们除了阅读外更可以得到实践,发挥艺术天分。学校更参加了「学校艺团伙伴计划」,与艺团合作,安排艺术家驻校举办活动,例如由阮兆辉教授开讲的「讲古.讲今.讲南音」,为同学们介绍「南音」这项艺术形式;「拆拆折子戏」由著名剧团「一桌两椅慈善基金」带领学生接触和认识折子戏。

亦师亦友 互相关怀

学校的老师与学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长辈与后辈互相关怀,达至教学相长,形成书院制度中师生似家人的氛围。教师除了在学生生病时慰问外,更会推出「与校长的约会」、「与班主任的午餐」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在这种关爱的风气下,学生遇上困难也会找校长、教师倾诉、寻求协助。杨校长笑言:「有长辈在身边开解,同学也较少机会『行差踏错』。」

 

教育传媒

楊永漢校長 杨永汉校长
孔聖堂禮仁書院冀望營建師生之間充滿關懷,形同家人的師承關係 孔圣堂礼仁书院冀望营建师生之间充满关怀,形同家人的...
擴闊學生的個人眼界和胸襟 扩阔学生的个人眼界和胸襟
學校堅持以儒家思想去培養學生的道德 学校坚持以儒家思想去培养学生的道德
學生除了需要傳承中國文化外,更要具備與各國人士溝通的能力 学生除了需要传承中国文化外,更要具备与各国人士沟通...
學校採取因材施教的方式 学校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
學校與時並進推展 STEM 教育 学校与时并进推展 STEM 教育
給予學生良好的語言學習語境 给予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语境
將科技知識學以致用 将科技知识学以致用
學校為同學提供多元化學習體驗 学校为同学提供多元化学习体验
拉近與學生的關係 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學校更與國際性的欖球組織「Rugby  7」結盟 学校更与国际性的榄球组织「Rugby 7」结盟
學校的老師與學生保持着亦師亦友的關係 学校的老师与学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
校舍外觀 校舍外观
返回上一页